打破定义,看她“满分”逆袭!
发布时间:2025-04-15
|
来源:
|
访问量:次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
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
主持国家级大创一项
撰写数模论文二十万余字
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
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获得者
……
如此亮眼的成绩
她就是来自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级大气科学(大气环境)专业的杨璐!

打破偏见,她是把知识“嚼碎”的奋斗者
“我是南信大在河北省录取的最低分。”杨璐笑着说,“因此,大一刚入校我就有危机感,将高三的学习状态延续了下来,没有丝毫松懈。”学期末,杨璐从龙山书院800多名大一学生中脱颖而出,取得了年级第一的成绩,这给了她继续前行的信心与勇气。
学习上,杨璐摸索出一套“笨功夫”学习法——课前用PPT划重点预习,课上永远坐前排和老师“眼神交流”,课后把错题整理成“会生长的笔记本”。

翻开她高数满分的“秘籍”,错题本从反复积累变厚,再到一次次重做归纳后变薄。谈及学习数学的动力,杨璐表示,自己很享受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之前有人说女生学不好理科,我觉得是偏见,我偏要证明给他们看,女生是可以把理科学的很好的!”正是这份决心,驱使着杨璐不断努力,最终用自己的实力和成绩打破质疑,取得了全国高数竞赛一等奖,33门必修课90+的分数。

杨璐的成长之路并非一直顺利,她也曾因成绩波动焦虑,在数模竞赛中碰壁,但她渐渐学会与不完美和解,在学习中进步。最终,杨璐以综合排名、龙山书院分流排名“双第一”的成绩在大三进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继续学习。
从担心“自己在班里拿不到名次”到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从班级团支书进阶成校学生会主席,杨璐总在打破别人的“定义”。“以前听到质疑时会有赌气的心态,现在我更享受奋斗的过程。”
从不设限,她是勇于挑战的探索者
杨璐在大一、大二期间,将大量精力投放在科研和学科竞赛中。“为了不耽误专业课学习,又有充足的时间备赛,我只能压缩一部分休息的时间。”杨璐说。
在备战竞赛期间,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一点,杨璐几乎没有时间回宿舍,一下课便继续为竞赛论文做准备。这样繁忙的生活并未浇灭杨璐的斗志,相反,凭借着高度的自律,她力求每一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最终取得了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2024年高数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2024年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第二十一届五一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等优秀成果。

杨璐分享了她在数学建模竞赛中的成长经历。“最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数模到底怎么去做,我便从学习优秀学长学姐的作品入手,研究他们怎么写论文,怎么去完成一次完整的建模,让自己一点点进步。”
谈到竞赛的“制胜法宝”杨璐表示,“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去实践,比赛和平时的模拟是完全不一样的,每次顺利结赛后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成长。”在一次次的跌倒与爬起中,她对知识的运用愈加熟练,也有了更多参赛的信心与底气。




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杨璐也遇到过迷茫和压力。“参加五一数模竞赛时,由于那段时间课业紧张,前期开始的并不算顺利。”杨璐说,尽管团队三人每天通宵备赛,但对模型的建立却毫无思路。“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迎难而上。”杨璐说。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经过不懈的奋斗,最终,团队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而杨璐也通过此次比赛进一步熟悉了论文撰写的流程,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给予温暖,她是志愿路上的传递者
作为累计服务230小时的“帮扶达人”,杨璐在学生工作方面,有着属于自己的“多重宇宙”。
作为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杨璐平时会跟学校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联系,积极推进落实有助于学生生活的活动。上学期,杨璐牵头在校长办公会提出了创办“校园读书角”提案,目前朗读亭已经在校园多个角落落地。

作为班级的团支书,杨璐会主动查看同学们的课表,寻找合适的时间开展团日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丰富的主题团日活动,调动大家积极参与,同时也让活动的教育意义更加生动、深刻。


在龙山书院期间,杨璐一共参与了五期学生帮扶小组活动。她认为这是参加过的“最有意义”的志愿活动。在杨璐的细心帮助下,小组的成员们逐渐从完全不熟悉知识点到考试前甚至能将知识对应到授课ppt所在的位置。在一次帮扶活动结束之后,有组员问杨璐:“你下次还会参加帮扶活动吗?我还想做你的组员。”“看到大家学习有进步,我真的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开心。”杨璐说。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这是杨璐最喜欢的一句话,“我的国奖答辩也是用的这句话结尾。我们必须看到自己的缺点,然后不停地去补足;同时也要看到其他优秀的人,追随他们的脚步,让自己也变得更好。”
杨璐也一直践行着这句话,沿着她的人生之路,稳步前行。